健康科普资源库

在睡前,许多人会躺在舒适的床垫上,拿起手机,浏览热点新闻、刷刷短视频、打打小游戏、回复聊天消息、翻阅朋友圈……当精神困顿、眼睛疲累之时,才想起该睡觉华人策略研究论坛。如果是开着灯、坐着做这些事,问题不大。但如果你是关华人策略研究论坛灯后躺着做这些事,很容易导致眼干、眼涩、眼疲劳、近视加深,除此之外,还会引出一个“小偷”—青光眼。
2025年3月9日到3月15日是“世界青光眼周”,旨在提醒大家共同关注这一全球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青光眼并非仅限于某一特定人群,它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
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负责人陈锋介绍,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病,其特征为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通常与眼内压力异常升高紧密相关。这个压力的来源是眼球内的房水,它像眼球的“润滑油”,需要持续对眼球壁产生一定的压力来维持眼球的正常形态。然而,如果房水的循环受阻或排出不畅,就会导致房水在眼内“淤积”,进而引发眼压升高,压迫视神经,最终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伤。
通俗地说,青光眼会导致视力模糊和视野缩小。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治疗,眼压会持续升高,使得视野逐渐向中心收缩,最终可能发展为管状视野,甚至完全失明。这种失明是不可逆的,意味着患者将永远生活在黑暗中,无法重见光明。
陈锋表示,青光眼有多种类型,如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最为常见)、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以及特殊类型的青光眼等。其中,开角型青光眼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而闭角型青光眼则可能突然出现眼痛、头痛、恶心呕吐和视力模糊等症状,此外,先天性青光眼常见于婴儿,可能出现畏光、流泪和眼球增大的症状。
关于青光眼的高危人群,主要是年龄超过40岁的人群,但风险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有家族病史的人、高度近视或远视的人、患有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人以及长期使用激素的人都是青光眼的易感人群。
陈锋解释,预防青光眼的关键在于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来说,需要定期监测眼压。一旦发现眼压升高,应立即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避免长时间熬夜和玩手机等行为也有助于预防青光眼的发生。在治疗方面,青光眼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使用降眼压滴眼液、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青光眼,如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和高眼压症,需要进行更为细致的监测和治疗。
然而,关于青光眼还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首先,很多人认为青光眼可以完全治愈,但实际上它只能被控制而不能完全逆转已经受损的视神经。其次,很多人认为没有症状就不会有青光眼,但事实上很多青光眼患者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症状,此外,还有误区认为只有老年人才会得青光眼,但实际上年轻人甚至婴儿也可能患病。因此,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对于及时发现和治疗青光眼至关重要。
陈锋提醒,青光眼是一个潜在的视力“小偷”,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青光眼的防控至关重要。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和监测眼压。一旦出现急性症状如眼痛、虹视等,应立即就医。虽然青光眼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规范的治疗可以有效延缓视力的丧失。因此,对于已经确诊为青光眼的患者来说,终身随访和眼科相关检查是必不可少的。